2023-02-10 10:20:08? 作者: 陳映紅 來源:閩東日報 責任編輯:王予捷
|
核心閱讀:今年,寧德市將以“重大基礎設施攻堅年”活動為抓手,圍繞大交通、大水務、大環保、大能源、新基建“5大領域”,突破策劃生成、爭取列規、開工建設、清障提速、竣工投用“5大環節”,力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30億元以上,厚植高質量發展之基。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發。 2023年新春伊始,走進寧古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現場,熱鬧的建設景象讓人眼前一亮:工程車輛穿梭不止、機器轟鳴運轉不息,建設者們頭戴安全帽忙個不停,爭分奪秒推進施工作業。截至1月底,該項目年度投資累計完成1.0084億元,開工累計完成投資38.35億元,目前,寧古高速A1標段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升級、優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寧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統籌謀劃,加大投入力度,高標準、高水平、高效率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高質量發展夯基起勢。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近年,我市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北承南聯、西進東出、通港(江)達?!钡默F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公路建設突飛猛進,建成了寧武、福壽、京臺、沈海復線、屏古、沙埕灣跨海等9條(段)高速公路和沈海高速三嶼互通(寧德汽車城)、寧古高速六都互通(寧德西);提級改造和建成75條(段)公路574.5公里,6條國道和5條省道組成了“四縱四橫三聯”干線公路網;又實施“鎮鎮有干線”“百鄉千村”等工程,改善群眾出行條件。2022年,寧古高速、寧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加速推進,國道228全線開工;新改建國省道57.2公里、農村公路353公里,“四好農村路”經驗在全國推廣。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事關民生福祉。多年來,我市積極探索治水新路徑,圍繞產業、港口、城市、山海、生態發展與水的關系,集中力量推動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優布局、利長遠的重大水利工程,力爭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構建與經濟社會生態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四網”體系。2022年初,我市啟動實施閩東大水網建設專項行動,著力優化全市水資源配置,提高安全供水能力;10月底,寧德市中心城區湖庫連通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項目正式開工,該工程是閩東大水網建設的第一條骨干線路,建成后可有效滿足城區群眾的供水需求,為中心城區內河水系進行生態補水。水潤民心、惠澤一方,2022年,我市新改建供水管網573公里,建成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10個,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可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如今,我市正加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走進霞浦七星漁排,新型塑膠漁排上建起了海上“風、光、儲、充、用”一體化試點項目,不僅提高海上養殖項目的供電能力,還可實現綠色低碳養殖產業升級;作為福建電網的“穩壓器”,位于周寧縣七步鎮的周寧抽蓄電站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20.7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58萬噸;2022年10月,寧德鋰電小鎮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正式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更加便捷。 5G等新基礎設施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來到三都澳海域萬福島漁排,漁民正使用5G手機查看網箱養殖情況。近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能夠覆蓋沿海海域的5G高速精品網絡,為牧海耕漁注入“智慧”力量。2022年,我市新增5G基站2888個,信號覆蓋90%以上鄉村,豐收時節,越來越多的鄉村“直播間”出現在田間地頭,寧德大黃魚、高山晚熟葡萄、福鼎白茶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鄉村振興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基礎牢則事業興。今年,我市將以“重大基礎設施攻堅年”活動為抓手,圍繞大交通、大水務、大環保、大能源、新基建“5大領域”,突破策劃生成、爭取列規、開工建設、清障提速、竣工投用“5大環節”,力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30億元以上,厚植高質量發展之基。(閩東日報記者 陳映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