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08:19:56? 作者:吳蘇梅 來源:閩東日報 責任編輯:王予捷
|
雖處寒冬臘月,但山城壽寧依然處處充滿著勃勃生機。云上水洋,千畝櫻花正含苞待放;垅上茶鄉,萬畝茶園沁人心鼻,茶仙小鎮,百畝沃柑誘人采摘。食用菌大棚,朵朵花菇綻放笑顏;高山蔬菜基地,各類蔬菜沐霜而立…… 這是處處水光山色、生態優異,人文歷史悠久的壽寧。近年來,壽寧縣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決扛牢打造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的使命擔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不斷做大做強文旅經濟,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壽寧特色的綠色生態、產業富民的鄉村振興之路,唱響新時代美麗幸福新壽寧之歌。2022年,實現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22.64億元,增長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46億元,增長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85元,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70元,增長9.3%。 生態治理 繪就美麗圖景 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是壽寧的“本”。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近年來,壽寧縣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發展“血脈”,實現了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齊頭并進的發展局面。 熱鬧的“紅色下黨”古村。卓仕尉 攝 犀溪鎮西浦村是南宋特賜狀元繆蟾的故里,這里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村內有貫木拱廊橋、狀元坊、古碇步、永安橋等古建筑與濱水楊柳帶、鯉魚溪等自然景觀。 天生麗質仍需細心呵護。西浦村通過“綠盈鄉村”創建,進行“改水改廁”、污水管道、污水處理設施、房屋立面、沿溪環境提升、夜景照明、犀溪廣場上游夜景照明、沿岸步道等工程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在沿溪兩岸種植紅梅、石榴等高品質花卉,形成“五步一柳、十步一橋”的廊橋畫卷。同時,不斷尋求綠色發展之路,采取“旅游公司+村委+合作社+農戶”運營機制,收儲閑置古民居進行修繕,讓村民以店面使用權、資金、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到商業街開發建設中,建立產業聯盟,推進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吃、住、行、游、購、娛”旅游一體化產業鏈條,讓村民實現收益分紅。 如今的西浦,清澈的溪流與古樸的古村落風貌相互映襯猶如一幅山水畫,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前來打卡,是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 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縣已命名高級版綠盈鄉村7個、中級版綠盈鄉村19個、初級版綠盈鄉村131個,擬新增命名高級版綠盈鄉村5個,綠盈鄉村創建率達80.5%。壽寧還編制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夯實創建基礎,參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并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 與此同時,壽寧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制度,創新推動山、水、村綜合治理。 創新提出應用“村集體提供山權+公司+聯戶承包”“責任人+業主”“公司+農戶聯營+政府補助”等多種模式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讓每個山頭長滿茂密的樹林和果園。 青山綠水掩映中的千年古村西浦 在全市率先建立雙河長,實現了河湖長全覆蓋,讓1700多條河流有了“守護神”。制定河湖名錄,完善“一河一檔一策”,加強重點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參與實施全省萬里安全水系工程建設。加強水源涵養林保護與植被恢復,實施小水電生態下泄流量改造。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強化生態環境監管;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科學保障土壤環境安全;科學制定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保全縣空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行之有效的做法,讓生態環境短板加快補齊,讓良好的生態真正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底,壽寧被中國氣象臺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內外兼修“治村”,繪就美麗鄉村入畫來。高標準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先后建成了下黨紅色旅游新地標美麗鄉村景觀帶、大安銀山花田美麗鄉村景觀帶、武曲十里長廊美麗鄉村景觀帶、犀溪閩浙邊界美麗鄉村景觀帶等8條美麗鄉村景觀帶,實現了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續美”的喜人變化。 文旅賦能 推動鄉村振興 良好的生態環境,如何轉化成發展優勢呢?壽寧的答案是: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走進大安鄉水洋村,漫山遍野的山櫻花正含苞待放,一棟棟古香古色的民宿、農家樂里人聲鼎沸,生意紅火。近年來,水洋村借力全縣文旅經濟興起的東風,依托村企共建模式,以“云上花田·爛漫水洋”為主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昔日的“無人村”蛻變成了網紅“櫻花村”。 美麗鄉村如詩如畫。吳蘇梅 攝 “櫻花基地給村里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彼蟠妩h支部書記陳阿建說。2014年,經縣委縣政府引進福建省秾芳園林有限公司到水洋興建櫻花種植示范園。在水洋的千畝荒山上種起了山櫻花,引得游客紛至沓來。自此,水洋發生了巨變,破落的村莊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變得干凈美麗,村民們有的到基地務工,有的開辦農家樂和民宿,實現了增收致富。2021年,水洋村農民人均收入達2.1萬多元,村財收入50多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2021年,水洋村還入選了寧德市第一批金牌旅游村,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壽寧縣按照“一鄉一主題、一村一韻”要求,打造了一批鄉鎮主題村落,重點推進鰲陽夢龍文化小鎮、犀溪廊橋文旅小鎮、武曲茶仙小鎮、竹管垅垅上茶鄉、水洋櫻花小鎮等特色小鎮創建,并著力在西浦、水洋、童洋等古村落民居布局詩畫小院,讓農村外部有景色、內里有文化。下一步,壽寧縣將推進21個金牌旅游村建設,力爭多點開花、聚珠成鏈,為壽寧縣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縣域統籌,強化高位推動,文旅經濟方興未艾。壽寧深化全域旅游發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深挖“難忘下黨”內蘊,著力擦亮“馮夢龍、古廊橋、北路戲、民俗”等獨特文化名片,不斷做大做強文旅經濟,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努力成為全國黨性教育基地、硒鋅康養勝地、鄉村旅游目的地。 大力實施“文化+”“旅游+”“體育+”戰略,因地制宜、主題鮮明,大力發展紅色游、研學游、鄉村游、康養游,并推出了一批具有壽寧獨特風情的精品線路、文旅IP、旅游業態和品牌產品。 持續完善配套設施,推進景區景點、旅游特色村建設。建成夢龍天池康養基地、犀溪旅游購物中心、韶托篝火營地、銀山水上樂園、竹管垅休閑養生基地等配套設施,推進“難忘下黨”景區提升項目、西浦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建設下黨鄉楊溪頭村自駕車露營地、大安鄉水洋村自駕車露營地等自駕車營地項目;基本實現旅游廁所景區、景點全覆蓋…… 珍菌花處處綻放。吳蘇梅 攝 壽寧縣委書記周乃松介紹,接下來,壽寧縣將積極編制富硒鋅功能康養產業開發規劃,支持、引導群眾和經營主體參與硒鋅產業發展,創新推出的“硒鋅+觀光農業”“硒鋅+康養”“硒鋅+民宿”等一批新業態,推動健康醫療、養老養生、保健食品與旅游深度融合,逐步把硒鋅康養做成撬動壽寧硒鋅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帶動全產業爆發式發展,著力將壽寧打造成為全國功能農業生產基地、食療康養圣地、科技研發高地,為構建全國、全省鄉村振興壽寧樣板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興旺 富了百姓口袋 在武曲鎮承天村的一片果園里,種植大戶范信美正領著家人采摘無核沃柑,準備銷往市場。今年秋季連續以來的好收成讓一家人干勁十足。 “2018年以來,家里種了15畝‘紅美人’柑橘,5畝無核沃柑,收入年年提升。今年僅‘紅美人’柑橘單項的收入就達14萬元,沃柑還能帶來6萬元的收入?!狈缎琶老矏傊橐缬谘员?。 富鋅葡萄成群眾致富果。卓仕尉 攝 在承天,像范信美這樣通過發展特色優質水果富了口袋的村民還有很多。目前,該村“紅美人”柑橘種植面積達1500畝,是閩東地區最大的“紅美人”柑橘種植基地。今年投產500畝,產量25萬公斤,產值達600萬元。 近年來,產茶大鎮武曲鎮在推廣高優茶樹品種改良的同時,大力推動高效特色水果產業發展,積極開展種植大戶培養和鄉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成立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技術服務隊,將產業基地實地體驗與種植經驗學習相結合,作優做強特色產業。鎮農技站積極引導100多位返鄉青年、黨員、大戶通過“黨員+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示范帶動,成立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32個,帶動300多戶茶農參與種植。全鎮新推廣引種紅肉臍橙、橘柚、愛媛28號(紅美人)等高優柑橘及晚熟葡萄、獼猴桃等4000多畝,新增產值近7000萬元。 獼猴桃豐收果農樂開懷。吳蘇梅 攝 百姓幸福,產業興旺、口袋富足是關鍵。壽寧縣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的殷切囑托。立足生態環境優良、土地富含硒鋅、林地資源豐富等特點,以黨建為引領,科技為助力,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壯大綠色特色產業,設立總額度6億元的鄉村振興產業扶持基金,出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獎補辦法,因地制宜發展硒鋅康養旅游、高山茶葉、優質水果、食用菌、林下經濟等“1+4”生態特色產業,推出高山茶、獼猴桃、高山葡萄、紅美人柑橘、臍橙、香菇、中草藥等一批叫得響的優勢特色產品,打造硒鋅名優品牌,全力推動鄉村振興,讓群眾致富路走得更寬。 目前,全縣已建成百畝以上特色種植示范基地21個,累計發展茶葉16.18萬畝、水果4.21萬畝、食用菌800萬袋、林下種養基地3000多畝。投資2.6億元的中國(下黨)現代農業產業園動工建設,壩頭、下黨、水洋等3個“一鎮一工廠、一戶一車間”食用菌現代化生產基地建成投產,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閩東日報 吳蘇梅) |